回到主页

新青年新支教 | 微光炬火 点亮未来

· 资讯动态,机构新闻

“我们去支教,不是要在两年里让学生改变多少,而是在他们心里种下一个个念想。力求让这些将来终将散入人潮中的孩子,对于良善的东西,都还存着一些信仰。”这是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吴泽民老师的心声,也是所有支教老师朴实而真挚的心愿;这更是一群当代年轻人的理想主义实践,在支教中读懂了乡村教育与中国未来。

一个国家的进步,刻印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党的十九大,国家领导人向青年人发出了“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又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的召唤。新时代需要新青年,新青年要有新使命。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这是五四先驱对青春的歌唱。时代场景变换,在美丽中国支教,有一群肩负“让所有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使命的优秀青年把自己两年的青春投入到美丽中国支教事业中。一个人的两年是微光,一群人的两年是炬火,十年前是微光,十年后是炬火。美丽中国支教的青年们,正在为中国乡村孩子带来希望、动力,直到改变的发生。

broken image

十周年之际,美丽中国支教与中国新闻社合作,正式出版纪实文学作品——《微光·炬火》,以记录项目十年来的发展。许多项目老师的支教故事、心路历程,也将第一次与整个社会的读者见面。今天,正值五四青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几位公益新青年代表的支教生活,看看他们如何不忘初心,做新时代的贡献者、建设者、开创者。


“我能做得还有更多”

乡村学校缺少老师,尤其是音体美等课程老师。2015-2017届项目老师范少魁,在接手全校所有班级体育课后,建立了鹅地小学足球队。支教结束前夕,眼看着足球队日见规模,学生对于足球运动的兴趣日益高涨,他有些担忧自己离开后没有了体育老师,让一切努力付诸东流。经过再三思考,范少魁老师选择留下,继续第三年的支教,用一年的时间完善鹅地足球队,让足球比赛成为校园里一直可以延续的体育活动。

broken image

范少魁老师和鹅地小学足球队


2017年秋季学期刚开学,支教于广西南宁的马宇慧老师得知她的血液样本与一名患者成功匹配。面对着自己班上几十个叽叽喳喳的孩子,想着另一个地方有一个与他们同样大的孩子在病中等待治疗,马老师当下前往南宁进行高配检测。高配成功后,马宇慧老师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赠。2018年5月,马宇慧老师被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五四青年奖章。

broken image

马宇慧老师和她的学生们


作为普通青年人中的一员,他们希望能尽己所能,做更多的事情。


“我离不开的是故乡”

念婷,曾经是美丽中国支教2014-2016届项目老师,结束支教后在4A广告公司从事公关与传播工作。2017年,美丽中国支教项目进入福建,在招兵买马之际,身为福建人的念婷老师毅然辞职回乡,成为福建项目地的一位项目主管。在工作中,她发现乡村教育的挑战和机遇,支持项目老师在家乡农村开展工作,是她想要做的事情,也是她回归美丽中国的重要因素。虽然现在工作也非常忙碌,但是她从不后悔自己辞职回来成为主管。

broken image

念婷老师(右一)在寒假学院培训


杨靠乾老师的家在甘肃省陇南市的大山深处,一个三年前才通上公路的村子。从村小到县城的初中,再到省城的高中,最后到了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他比很多人更懂上学的艰难。大学毕业前夕,杨靠乾在取得公务员考试笔试第一的成绩后,选择了放弃面试,回自己的家乡支教。他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更多像他一样的学生,山的那边不一定还是山,山的那边会有更广阔的天地。

broken image

杨靠乾老师与学生分享成长经历


青年人,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奋斗,更有对故土的责任。



“我想尝试着做出些改变 ”

云南,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开始的地方,从最初的一所学校、几名项目老师,到如今的百所学校千名校友。十年来,在这片土地上改变已经发生。

王鹏是大理南涧二中203班的班主任。这是一个由6位项目老师、1位特岗教师,共计7位老师和62名学生组成的美丽中国班。王鹏和同事们用一年的时间,让这个在以前上课秩序都很难维持的班级焕然一新。如今的203班,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班里的学生几乎垄断全年级前十。

支教老师包班制,是一个全新的试验,但正如王鹏所说:“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走在最前面的那一个,虽然我们是在做实验,可能会失败,但如果能成功,为什么不好好做呢?”

broken image

王鹏老师和他的学生



分众美丽小学是美丽中国受楚雄州、市教育局委托,创新实践的团队式支教模式。这种尝试,让所有美丽中国人兴奋,也让很多校友选择重新回到农村,成为一名老师。

王珂,是美丽中国支教2010-2012届项目老师。29岁这年,他当上了美丽小学的校长。虽然王校长的脸上难见笑容,但他却会在每晚睡觉前,坐在话筒旁给学生们读郑渊洁童话。尽管日常时间被各种校园管理事务和会议接待填满,但仍会挤出每周六节课的时间给学生上音乐课。有队友、有同事、能教书,这是他喜欢的感觉:一群志同道合“有意思”的人,一起做一件“有意思”的事。

broken image

王珂老师和学生


这件事不仅有意思,更是有意义。近千名美丽中国人和他们一样,希望做一件“有意思”而且“有意义”的事情,把创新和实践带到乡村,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更好的未来。

broken image

《微光·炬火》彩插



十年前,一群年轻人心怀同一个梦想走到一起,哪怕身单力薄,依旧要发出自己的微光;十年后,凭借众多支教老师的共同努力,万千微光聚成一团炬火。这是美丽中国支教的故事,也是《微光·炬火》要讲的故事。

2016年,中国新闻社的记者张述借调到美丽中国支教,刚接触到老师们的故事就为之打动。一年多的时间,他走访了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二十余所支教学校,采访了近百位支教老师、校友,以及形形色色与美丽中国支教相关的人:当地老师、乡村学生、项目工作人员、项目高管、项目的支持者……最终形成了这部18万字的书稿。他说他要把这部书献给美丽中国支教,这是他以自己的方式,向支教老师们致以最大的敬意。

美丽中国支教是一束微光,可以照亮乡村孩子心底的某个角落。每当夜深了,前路渺茫时,能为他们指一处前行的方向;美丽中国支教是一团炬火,想要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的光明,这不仅需要实践的积累,更需要全社会的认可与支持。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够引起更多读者对乡村、对教育、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我们能够做些什么,至少,关注是改变的开始。

愿有朝一日

“炬火”能点亮更多的未来与希望

broken image

美丽中国支教联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支教文集《微光·炬火》

现已在京东、当当、亚马逊三大图书网站上线,欢迎选购↓

https://www.amazon.cn/dp/B07CG1R429/ref=sr_1_1?ie=UTF8&qid=1525410226&sr=8-1&keywords=%E5%BE%AE%E5%85%89%E7%82%AC%E7%81%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