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乡村支教,书写美丽

· 资讯动态,媒体报道,来源:新快报
■"美丽中国"项目老师黄宋彬和他的学生们。


  ■新公益周刊记者 殷航 潘芝珍
  专业化教育非营利组织“美丽中国”,每年从中美两国招募优秀青年作为项目老师,深入中国教育资源薄弱地区,进行为期两年的支教
  黄宋彬,23岁,汕头人,中山大学环境工程系应届毕业生,毕业前已拿到香港航空等多家名企offer。他说,自己的梦想是有朝一日能进入联合国工作。
  詹莉,24岁,梅州人,2011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为献身公益事业,她放弃了多家外企的工作机会。她想成为一名咨询师,体验不同人生。
  如果没有“美丽中国”这个乡村支教非营利组织,两人的生活可能永远不会交集。而眼下,他们都是“美丽中国”的项目老师,将在云南和广东的中小学,进行为期两年的全职支教生活。
  “美丽中国”还有220多名像黄宋彬这样的项目老师,分布在广东和云南的50所中小学,正教授35000名学生。他们来自中美各大高校,为了一个“改变中国乡村教学质量”的愿望聚在一起。
  看着他在我们引导下写出正确的字,我哭了,那种感觉没法述说
  10月底的云南临沧,渐凉。早上6点,黄宋彬起床时,会不自觉打个冷颤。从8月27日算起,他来大文完小快3个月了。早餐是豆浆面包。吃过饭后,他快步走向教室,准备7点的早读。他教授数学、科学和音乐,如果早上没课,会一直在办公室,等待前来请教的学生。
  直到晚上8点,黄宋彬才结束一天的忙碌生活回到宿舍。“有时晚上会抽空给学习不好的孩子补数学,他们考试经常不及格,如果不补习恐怕只能考个位数了。”
  李大石(化名)10岁,是黄宋彬的学生,有自闭症。黄宋彬说,大石喜欢把墨水倒在头发上,然后傻笑,还经常大小便失禁,身上总有一股尿骚味,很多孩子不愿和他玩。第一次开班会,大石的母亲告诉黄宋彬,自己管不了他。那一刹那,宋彬特别悲哀,“如果连他的父母都不愿管了,那孩子的未来在哪里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大石捣蛋是为了引起别人关注。“他很无聊,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所以就想扰乱课堂引起注意。”黄宋彬说,从那以后他开始格外留心这个孩子,并手把手教他写字读书,“看着他在我们的引导下写出正确的字后,我哭了,那种感觉没法述说”。
  黄宋彬喜欢一首名叫《最好的未来》的歌,歌词让他感触颇深,“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这是最好的未来,我们用爱筑造完美现在……”每次上音乐课时,黄宋彬都要教孩子们唱,如今几乎全校学生都会。两个星期前,在孩子们唱歌时,他用手机拍摄下来发到微博并引起原唱刘若英关注。刘若英说:“小朋友真棒,能用音乐感染出力量!”得到刘若英的表扬,学生们个个开心,总缠着黄宋彬问:“若英姐姐长什么样呀?她会不会来这里看我们呢?”
  在1800多公里外的广东汕头,詹莉也于早晨6点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她在潮阳区河陇中学教授初一数学。詹莉说,她从小在山村长大,小时候总盼望着能有城里的老师过来支教,告诉她外面的世界。“大学一毕业我就来了,有些事如果现在不做,以后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了。”詹莉坦承,刚开始支教时,自己还是会紧张,第一次走上讲台,狭小的教室里坐满了人,灯光又特别暗,瞬间就有一种无力感。“好在现在都过来了。”她告诉记者,支教一年来,遇到很多困难,但最终都顺利解决,“虽然很累,但看着孩子们一点点在进步,我感到特别欣慰和快乐”。
  当今中国,一个孩子的出生地,往往决定了他的教育前景并影响其未来
  据“美丽中国”官方资料显示,当今中国存在严重的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个孩子的出生地,往往决定了他的教育前景,从而影响其未来。在发达城市,将近80%的孩子可以进大学,而在贫困农村地区,这个数字是3%。
  “80后”美国人潘勋卓是“美丽中国”的发起人之一。在普林斯顿大学念书时,因为一篇讲述中国农村发展的文章,勾起了他关注中国农村的兴趣。2007年,潘勋卓到清华大学学习汉语,其间结识了历史系硕士胡婷婷。两人在农村教育问题上一拍即合,相约同去农村“深入调查”。他们最开始只计划了两三个村子,没想到却走访了云南、河南、甘肃等省的500多所农村学校。
  潘勋卓发现,不论在哪所学校,大家的普遍反映即是农村师资力量匮乏。他记得有个云南学校的校长,曾骄傲地告诉他们,“我们学校比其他学校强多了,因为有一个老师在越南学习过英语!”校长不经意的一句话,深深刻在了潘勋卓脑中,他感慨道:“这也许可以说明,为什么在中国的顶尖大学中,只有1%的学生来自农村。”
  黄宋彬在进入“美丽中国”前曾做过一份调查,当年80名初中同学中,最后仅有10人考上大学,其余都在高中毕业后选择外出打工或结婚生子。在这10人名单里,考上中山大学的,只有他一人。
  此前,潘勋卓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年前自己的大学校友创建了Teachfor America (美国教育行动)组织,旨在弥补美国各地区不均衡的教育资源带来的教育差距。现在,这一组织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民间教育公益组织,每年有近14%的哈佛毕业生和超过10%的耶鲁毕业生申请这个项目。
  为什么不能在中国也成立?2008年,潘勋卓和胡婷婷及另一位美国人温慧玲正式发起Teachfor China(原“中国教育行动”,现更名为“美丽中国”),招募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进入教育资源欠缺的乡村小学任教两年。潘勋卓还记得,“美丽中国”第一场招募宣讲是在中山大学,他本以为不会有多少人关注,但情况却出人意料,宣讲刚结束,就有不少人报名。
  2009年8月,20多名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学府的项目老师,前往云南大理州鹤庆县,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支教生活。
  去年,“美丽中国”成为正式在民政部门注册的非营利组织,拥有近230名项目老师,教授着3万名学生,资金来源靠政府、个人和企业捐助。他们期望在2015年时能拥有1000名项目老师,惠及15万农村学生。
  ■策划:李世云
  ■采编:曾贵真 潘玮倩 潘芝珍 严蓉 殷航 胡南 梁美琪 陈晓颖

原文地址:http://epaper.xkb.com.cn/view/82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