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张懿心:比美国办公室更有意思的是支教课堂

· 资讯动态,媒体报道,来源:中国妇女报

从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到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张懿心找到了更喜欢的人生道路,传道受业解惑,在孩子们心里种下梦想,这比在钢筋水泥的美国办公室里研究数据模型有意义多了。


大山深处也有梦想


光着脚丫奔跑在广西乡村的田野上,张懿心像她的学生一样,在夕阳下追着风,自由天真又快乐。

25岁的张懿心是“美丽中国”项目在广西省田阳县坡洪镇琴华村小学的支教老师,从哥伦比亚大学全奖经济学博士到乡村小学老师,她在大山深处找到了自己更热爱的事业,也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

早上六点不到,张懿心已经坐在了朝阳的灶台边,给孩子们批改作业。她不只看对错,还会给每个孩子写上评语,即便是批改加减乘除的数学作业,她也会认真琢磨,评语怎么写才能又鼓励孩子又点出错在哪里。

张老师觉得这种鼓励很有必要,“比起提高成绩,提高他们的信心和兴趣更重要。”五年级的唐梅逻以前最讨厌数学课,考试很少及格,这次考了80分,她特意写了个小纸条,“谢谢老师让我看到数学这么有意思,以后会更努力学习的”。

张懿心任教的琴华小学在大山深处,从县城坐着大巴进山,要走过将近一小时的盘山路,路两边就是悬崖。琴华村前后不足200米,群山环绕,与世隔绝,蔬菜水果只能等到一个月里固定的日子才能买到。

新老师来上第一节课,孩子们害羞又好奇。“不敢看人、不敢举手,说话声音好小”,张老师觉得有点儿尴尬,第一堂课在学生们扭扭捏捏的自我介绍中结束了。下课后,孩子们反而有些意犹未尽,“一直跟到了办公室,就趴在门口那里看你”。在国外读书将近六年,张懿心认为理想中的课堂应该是积极的、活跃的,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她准备了很多卡通文具,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言,不论对错,先要让孩子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跟学生交流的多了,张懿心发现被群山环绕住的不只是土地,还有孩子们的梦想。“大多数孩子的梦想是模糊的,他们不知道未来和希望在哪里”,因为他们能接触到的世界很小,有些学生连县城都没有去过。如何才能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让学生们看见更大的世界?这成了一直萦绕在张懿心心头的问题。

broken image

征集明信片活动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看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张懿心和队友在网上发起了征集明信片的活动,号召国内外的大学生向孩子们展示大学和城市的风景,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看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北京、香港、上海、美国、英国、新西兰、新加坡……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明信片和寄语不仅成了孩子们看世界的窗口,也成了他们畅想未来的新起点——“我的梦想是去上大学”,“我的梦想是当画家”,“我的梦想是当老师”……


找到更喜欢的人生


乡村的夜晚,星空漫无边际,思绪也极易飘远。如果不是在山里教书,张懿心应该还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念经济学的博士,虽然乡村教学生活不容易,但是如果再有一次选择,她还是会选择这里。

在别人眼里,张懿心异常聪明,她却觉得自己只是不服输又足够努力。小学转学成绩极差,全校倒数第十,因为不服输就拼了命地做题,“后来到初中就赶上了,还拿过全国华罗庚数学竞赛的三等奖”。喜欢就去做,这是张懿心的原则。因为喜欢数学和英语,她就去国外读了大学,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用英语学数学”。

张懿心的亲人里有好几位教师,原来她对未来的设想是博士毕业后到大学教书。然而,大三时的数学教授扭转了她的人生轨道。出身于中国农村的教授是国际知名的数学家,因为深知农村学子求学的艰难,他在家乡创建了教育基金,十余年来募款600多万,资助了6000多名贫困学子。

教授的故事引发了张懿心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关注,她开始搜索国内乡村教育的信息。在“美丽中国”的官网上,她了解到在义务教育已普及的今天,中国的大城市里有80%的学生可以上大学。而在农村却只有5%的优秀学生才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我当时在想,乡村教育缺的不只是钱,更需要的是优秀的老师。”

“把对教育的热忱带到农村去,用自己的知识和经历为那里的孩子打开通向外界的窗口,看到另一种可能性。”张懿心被这个想法点燃了。但念头来得突然,一时无法说服父母,只好推掉了支教的面试,按原计划申请美国硕博连读的名额。


broken image

张懿心在美国留学


被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全奖录取后,亲人、朋友都为张懿心高兴。“我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每天在固定的几个格子间对着数据和模型,根据存在漏洞的数据进行模型分析,我说服不了自己相信它”,张懿心说,“我觉得一切都是纸上谈兵,还是希望通过实干做出改变”。

越是怀疑眼前的生活,就越向往诗和远方。在博士二年级时,张懿心给大学生备课当助教,她的心思却在遥远的祖国的乡村,关注支教老师的故事,关心孩子们的现在和未来。回想起儿时姥姥对自己的启蒙教育,张懿心越来越觉得,“一个大学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有局限性的,但对小学老师来说,知识的传递和对生命的影响才是重中之重。”

2016年夏天,张懿心终于说服了父母,在亲人的支持下放弃学位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她说,“这整整花了四年,我迫不及待地要先去做这件事,因为找到了更喜欢也更合适自己的人生道路。”


唯知识与爱不可辜负


“我们并非不热爱这俗世,只是深知大山深处、公路尽头,有等待被我们拥抱的一切。”在“美国中国”的宣讲会上,广西是最后一个被介绍的大区,也是大家口中最苦的地方,张懿心没有丝毫犹疑,“我要到最苦,也是最需要我的地方去”。

broken image
张懿心去学生家


琴华小学是寄宿学校,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大多数孩子都是住宿生。张懿心带的五年一班有二十九个孩子,十三个留守儿童,十一个家庭贫困,一个溶血性贫血。有的永远打着赤脚满地跑,有的衣服领子永远是歪歪扭扭的,钥匙在脖子上到处乱甩,有的一下课就跑到电话旁等着给父母打电话。

这些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知识,他们更需要的是关爱。远在城里打工的父母常常是顾得了头却顾不上脚,很多孩子大冬天了还是赤脚凉鞋,身上虽是棉衣却也常常冷得直打颤,一双小脚丫又黑又红。张懿心和队友们看着心疼,就开始为孩子们想办法筹集棉鞋,在她们的申请和努力下,一家制鞋企业为全校273个孩子捐助了爱心棉鞋。看着孩子们穿着新鞋在操场上蹦蹦跳跳,老师们觉得心里暖暖的。

第一次收到生日礼物,小学生覃逸莹开心极了,“是我好喜欢的画笔”。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爱,张懿心悄悄地记住了他们的爱好和生日,为每个孩子都准备了特别的生日礼物。喜欢大海的翟成荣收到了小螺号,喜欢写字的陆锋得到了一支卡通钢笔,最爱吃糖的黄小坤收到了念念不忘的棒棒糖……

broken image
张懿心在


最近张懿心老师有些忙,除了正常上课看晚自习外,她正在为生理课做准备。琴华小学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周一到周五在学校,周末就和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住在一起,在县城或广东打工的父母很难顾及到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社会上时有发生的儿童性侵案件令人心惊,孩子们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的现状更让人担忧,张懿心认为孩子们急需这方面的课程,可学校的生理卫生课,老师们又不好意思讲。于是,她花了两个月查资料,构思、制作生理课课件,“要给孩子们补上这一课”。在第一堂生理课上,张懿心着重讲了隐私部位的自我保护。学校领导觉得很好很有必要,呼吁其他老师过来旁听,还准备要把课程录下来。

broken image

张懿心的学生们


来到琴华小学将近一年,张懿心成了孩子们眼里的知心老师和好朋友。孩子们会给她写纸条说知心话,会带她去河里摸鱼,去田野上奔跑,还会摘来玉兰花送给她。张懿心觉得这比在钢筋水泥的办公室里算数据、做模型有意义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