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带“美丽中国”下乡支教

· 资讯动态,媒体报道,来源:新京报
broken image
潘勋卓在访校的时候与乡村项目学校的孩子合影。由美丽中国提供

  对于北京这个越来越国际化的都市,在公益圈中活跃着一批洋面孔,他们用西方式的思维,开放的视野,脚踏实地的行动,深深影响着这片土地,让慈善之花常开常新。新京报特选取其中的三位,呈现出他们善行的片段。

  人物简介

  潘勋卓 28岁,本名安德烈·帕西内蒂(Andrea Pasinetti),美籍意大利人,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的高材生。他原本可以和优秀校友们一样,从政或者进入咨询公司、投行。机缘巧合,潘勋卓与中国结缘,与中国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结缘,他选择从名校肄业,创办了美丽中国,寻找中美优秀大学毕业生去乡村支教。

  没来中国前,高材生潘勋卓正在上大三,家境殷实,高大英俊,前途无量。

  一次游历的改变

  而2007年11月的一次乡村之行,让他决定留在中国。

  云南临沧双江县的一所山区小学,招不来好老师,孩子辍学的很多。小学的俸校长带着潘勋卓挨家挨户劝说,鼓励家长让孩子留在学校。俸校长说,自己正在做的事就像是愚公移山一样艰难。

  潘勋卓学到了来中国后的第一个成语“愚公移山”。

  回到北京,他思考了几天。潘勋卓希望建立一支“愚公”队伍,招募一批优秀的、有理想的大学毕业生去帮助这些孩子。

  潘勋卓记得外祖父常说的一句话:“我们是很幸运的,要注意回馈社会。”这在潘勋卓心里埋下种子。

  儿时,外祖父喜欢跟他讲自己的故事:走很远的路给家里挣钱、寒冷的冬天屋子里没有暖气、没上过高中……那时的外祖父,就像潘勋卓现在帮助的孩子们,在苦难中长大,却创业成功。

  在外祖父那里,他知道了做企业也要保护环境。外祖父还会支持企业周围与环境相关的建设,捐钱建学校。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捐出一大笔钱给照顾他的医院,希望帮医院更换设备。直到他去世后,一家人才知道。

  这位给潘勋卓一生带来最大影响的老人,此后成为潘勋卓创办美丽中国的最大支持者。

  父母从不解到骄傲

  云南归来,潘勋卓打了两个电话,一个给学校,说他不回去了。

  第二个打给父母,说想为这些孩子做一些事情。

  父母最初无法理解,但还是尊重了儿子的决定。

  在走访中国上百所农村中小学,了解了中国农村教育不平衡状况后,2008年,潘勋卓捐出了外祖父为他大四准备的学费和生活费5万美金,创办了非营利组织美丽中国。

  一直有人告诉潘勋卓,招大学毕业生去农村支教两年会很难,因为中国的年轻人太现实。

  在中山大学的第一次宣讲会,只有10几个学生来听讲。第一排那三位面善的同学,用鼓励的目光听完了他的宣讲,并报名成为美丽中国第一任支教老师,其中两人至今还在。

  潘勋卓每年都要做很多场宣讲会。今年,已有5000多名大学生提出报名申请。

  如今,潘勋卓会常给父母发送项目照片、每一期的报告。很少夸儿子的潘妈妈在一次和朋友吃饭时,突然提到,比尔·盖茨辍学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利益,而儿子的辍学是为给社会产生巨大的利益。

  现在,他们为儿子骄傲。

  外祖父的樱桃林

  两年前,机构经费紧张、合作伙伴交流不顺……很多事情都落到他的头上。

  他想到了外祖父留下的那片樱桃林。

  五六岁时,外祖父曾带他去了一片在意大利乡村买下的樱桃林,樱桃树和他差不多高。外祖父说,“樱桃林会慢慢变得值钱,等你长大了,觉得它可以发挥出价值时,就好好利用它。”外祖父留给他的遗产,此时派上用场。

  “外祖父像是很早就知道了我会有这么一天,为我做好了安排。”这笔钱帮助美丽中国走到了下一阶段。

  潘勋卓不否认自己是富二代,因为有外祖父给他的遗产作为保障,他可以不拿一分钱为美丽中国付出,给它捐钱。

  美丽中国已长大。今年,美丽中国注册成了北京的基金会,名为立德未来教育基金会,并有了更多发展计划。

  截至2013年秋天,美丽中国已有超过300人的项目老师队伍,以及150名中美杰出青年组成的往届项目老师队伍,总计影响超过7万名学生。

  A特14-A特1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A特14-A特15版摄影/(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吴江



原文地址: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4-05/13/content_511315.htm?di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