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美丽中国”为山里娃打开一扇窗

· 资讯动态,媒体报道,来源:解放日报

broken image



潘勋卓和孩子们在一起。 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李爱铭

   高大帅气的安德烈·帕西内蒂,美国籍意大利人,普林斯顿大学的高材生。云南临沧市平村中学初二学生小董,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长到13岁只去过一次县城。

   本来没有“交集”的两个人,相聚在“美丽中国”。为提高像小董一样的中国乡村孩子的教育质量,美国高材生辍学创办了公益教育组织,从此扎根中国。安德烈·帕西内蒂的中文名字叫“潘勋卓”,他创办的组织叫“美丽中国”。

农村学校“最缺好老师”

   潘勋卓的父亲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医学教授,母亲在意大利拥有跨国企业。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后,这位高材生觉得“对中国有种异样的熟悉感”:“她总会让我想起我的家乡意大利,从文化到精神,有很多相似点。”

   2007年,潘勋卓远渡重洋来到清华大学进修。周围的朋友多来自北上广等大城市,为何来自农村的学生那么少?潘勋卓心中疑惑。他的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友在云南临沧双江捐建了一所小学,当年暑假,潘勋卓坐飞机、转巴士,再换拖拉机,去这所乡村小学调研。

   没想到,离那所小学还有两三公里时,拖拉机陷进了泥地里。天黑了,月光下校长骑着摩托车从山上下来接他们。在那所小学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十几天里,潘勋卓发现,孩子们很聪明,但一座大山阻断了他们的机遇。

   “最缺的是好老师。”当年秋天起,潘勋卓接连走访了云南、河南、广东、青海以及北京周边上百所农村小学,听到最多的是这句话。而由于缺乏好老师,多数农村地区只有20%-50%的孩子能够通过中考。

为助学卖掉一片樱桃林

   在美国,有人创办了“美丽美国”项目,招募大学毕业生去教育落后的地区教学。受此启发,2008年,潘勋卓在中国建立了一个类似平台,命名为“美丽中国”,每年从中美两国招募优秀青年作为项目老师,深入中国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地区,进行为期两年的支教。

   钱的问题首当其冲。前年秋天,由于部分资金迟迟没有到位,“美丽中国”遭遇了一次危机。那些日子,潘勋卓害怕看到老师,害怕面对校长和孩子。“就在快要‘掉链子’的时候,我卖掉了一片樱桃林才解了围。”

   那片樱桃林,是他五六岁时,外祖父在意大利买给他的。“外祖父好像很早就知道我会有这么一天,为我做好了安排。其实卖掉它的时候不是没有犹豫过,但我觉得,外祖父如果在天上知道,他为我种下的这片樱桃林可以让几十个项目的老师进入云南的课堂,我相信他一定会支持我。”

中断学业建“美丽中国”

   慢慢地,潘勋卓发现,最难的还不是经费,而是人——优秀的支教老师到哪里寻?

   从哈佛、耶鲁到斯坦福、清华、中山大学、上师大,潘勋卓四处宣讲,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合作。去年,中国教育部举行留华毕业生新春招待会,他也借机宣传。“有时候面见100个人,只有1个人能帮上忙。”

   虽然艰难,但被潘勋卓打动的“热血青年”,慢慢多起来。2009年8月,首期20名项目成员前往大理州鹤庆县;2010年8月第二期时,支教老师已增加到57名;至今,“美丽中国”项目共吸引近450余名来自中外名校的高材生,累计超过7万名农村学生直接受益。

   为给中国乡村孩子打开一扇窗,潘勋卓中断普林斯顿的学业,留了下来。



原文地址: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4-07/09/content_11766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