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新华网|教育为乡村儿童赋能 90后支教老师的扶贫答卷

· 媒体报道

“没想到这么久还没开学,我很担心孩子们的学习进度。”

又是一年春天,该是山里桂花开放的时候。年轻的支教老师张弛待在吉林的家中,却分外牵挂7000里外广西马山县加方乡大陆村小学的孩子们。

因新冠肺炎疫情未平息,学校开学日期迟迟未定,张弛无法返校,村里的孩子没有条件上直播课,只能选择看录播课程,他们的基础薄弱,恐怕很难学得进去,六年级升学班的学生压力更是一天大过一天。

这是张弛在大陆村小学支教的第四个学期。这个90后大学生毕业于吉林某师范大学,两年前,他刚踏出象牙塔,就听从国家“决胜脱贫攻坚”的时代号召,怀着“用自己的专业做点贡献”的担当,投身支教扶贫,努力为贫困乡村的孩子们带去希望和出路。

对于教育脱贫,他不懈探索,也始终满怀信心:“我不是孤军奋战,还有很多同龄人在做长期支教,我们一层一层地叠上去,给孩子铺出一条路来。”

 

broken image

大山深处的世界

2018年年中,张驰作为美丽中国和中国平安联合派遣的支教老师来到广西马山县支教。

加方乡位于大石山区,有84%的面积是山,乡里壮、汉、瑶三族混居,闭塞落后,世代贫困。大陆村是国家级贫困村,村小学就在一座山上,只有12个老师,其中6人是支教来的。张弛从学校里放眼望去,周边又全是山,连绵的大山层叠压进视野,阻断了往外的视线。

 

broken image

被群山包围的大陆村小学

“只有一条小路通到外面。”沿小路零星散布着农家,孩子们就在这条路上往返。

村里的孩子没条件接受早期教育,张弛教一年级的学生,要从幼儿园的知识开始补;有的孩子到了八九岁才入学,直接上三四年级,也要补幼儿园阶段的知识,一周六节数学、八节语文的课时完全不够用。张弛只能从拼音抓起,一步一步地教写字、作文、算数,帮学生把基础打稳。 

broken image

张弛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在他的努力下,班里的语文平均分从45分提高到了70多分。可是他明白,这样还是远远不够。 

经济落后导致教育缺位,教育落后导致出路的局限。“这些孩子大多只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如果考不上高中或中专,或许只能去当幼儿园老师,或许去当兵。”张弛颇为无奈,“做这些工作倒也不是不好,但这样的未来多少狭窄些,他们看不到有别的可能性,也很难有想法。”

想为沉寂的大山注入变化,就得先让孩子和外面广阔的世界联系起来。

远方来信和未能发芽的种子

 村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张弛发现他们内心普遍比较孤独,渴望倾诉和表达。于是在2018年下半年,张弛和其他老师一起开展了“解忧杂货店”书信项目:通过线上平台招募“解忧人”,组织学生和他们一对一结对通信,既让孩子们有倾诉对象,也可以为他们开阔眼界。

招募“解忧人”的消息发布后,得到了大量回应。张弛细心筛选报名人信息,又一个个打电话沟通,最终选定的对象大部分是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大陆村没有邮箱,张弛和其他老师就充当收寄人,定期收集学生的信件拿到乡里去寄,也把收集到的来信转交给学生。  

broken image

张弛老师给孩子们分发“解忧人”的来信

一封封远方来信飞进了闭塞的大陆村,关于“外面世界”的想象也在孩子们心中滋生,越来越多孩子加入了结对。有了“解忧人”的开导,有的孩子变得乐观和开朗;有的孩子上初中了还想保持通信;有的会把这种珍贵的友谊和兄弟姐妹分享…… 

有个孩子,她的“解忧人”给她寄了植物学的书和一包睡莲种子,她种了下去,却一直没法发芽,她就去跟老师请教。张弛老师告诉她,现在是冬天,温度不够,所以还不能发芽。

那孩子回家就把种子放到火上去烤,结果把种子都给烧坏了。

“小孩子没耐心,她天天去看,那种子怎么都不发芽,她就是特别着急。”孩子眼界开阔了,可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跟不上,反而给他们带来落差感。张弛一度为此烦恼。

所幸,转机很快就来到了。

他们从未想过还有这样一条路

“我们班有两个学生,三年级才转入,五年级下学期了还是不太认字,和其他孩子有差距,就变得特别自卑,甚至都不敢抬头看老师。”提起班上的孩子,张弛多是喜爱又痛惜,“后来因为中国平安寄来了科学素养课程包,我带着他们每周上两节科学素养课,他们学着动手完成一些小实验,渐渐地,我发现他们开始抬起头了。”

“我说做好了,来拍照留念,他就把作品放到胸口的地方,对我笑。我上其他课程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他会这样笑,他都是低着头,怯生生的。”

 

broken image

孩子们和实验作品合照

乡村孩子的学业分数可能不高,但科学实验更注重动手能力,孩子们同一起跑线从零开始去取得可见的成就,自信心就慢慢产生了。

大陆村小学能够开展科学素养课,得益于中国平安。2019年,中国平安联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发起“AI不孤读——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该项目面向全国1000所乡村学校捐赠科技教程、教具以及科学素养实验包,支持学校开展科技教育行动,提升乡村学生的科技素养水平。2019年8月,加方乡大陆村小学作为项目校之一挂牌成为“全国科技素养实践学校暨平安智慧小学”。

科技素养教育提升孩子们的自信、培养其科学认知和实践能力,有助于中断贫困的代际传播:在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提出了“九大扶贫方式”,教育扶贫和科技扶贫并列其中。扶贫先扶智,科技教育扶贫,一方面有望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生态建设解决技术人才短缺难题;另一方面,也进一步缩小乡村孩子与发达地区孩子的“起跑线”差距,助其探索更丰富的人生机遇。

让张弛印象深刻的是,2019年广西桂林、玉林两地发生了地震,刚好那时候他带着学生用科技实验包在做简易地动仪,他就借着实验模型给孩子们讲解地震原理,又借机带着他们做了地震逃生演练。

原来山里的孩子天资聪颖,有些连老师都要看了说明书才能做的复杂电路组装实验,但孩子们看了一遍视频讲解,不用说明书都能组装起来;有一年冬天不下雨,村里、学校干旱停水,张弛带孩子们做灌溉模型,他们就懂得去回去跟家长讨论农田的灌溉问题;又有一次,他们一起模拟“火箭升空”的原理,只用一根长长“吸管”就能做到,但需要结合推动力和热能等知识,许多学生虽然没什么物理基础,却都成功了,知识和技能的收获他们非常开心。

 

broken image

孩子们在科学素养课上合作做实验

如今,科学素养课成了大陆村小学最受欢迎的课程,孩子们对这门课的态度也从“科学课,哎呀又上科学课。”变成了“科学课!科学课!快上科学课!”。

“并非一定要他们都成为科学家,”张弛始终是一个务实的人,“但至少给他们看到一种全新的可能性,在这之前,他们和其家长或许从没想过,还有这样一条路可以走。”

长期支教就是给他们铺路

2019年7月,张弛带着三个孩子参加了美丽中国南宁地区的联合游学项目,他们从南宁坐动车去了深圳,孩子们第一次看到繁华的大都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村里的大山一样巍峨高耸,却比大山要精彩太多、有趣太多。“我们参观了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孩子们对于机械外骨骼特别感兴趣,觉得像钢铁侠。”每次孩子显露出对科技的兴趣,张弛都很高兴,也会加以引导。

外面世界精彩纷呈,回到山里自然就会有落差。如何帮助他们成为自己心中的“钢铁侠”,还有很长路要走。

 

broken image

张弛老师和孩子们在教学楼前自拍

“在国家均衡工作的帮助下,学校里的教学设备得到了很大改善,有投影仪,有电脑室,硬件跟上了,但基础的师资问题仍未解决。孩子们拼音不好,很难用电脑键盘打字,因为没有专业老师能上电脑课;孩子们的英语基础薄弱,严重拖了升学的后腿,因为也没有老师懂得英语……

值得欣喜的是,还有一些外部力量正在加入,改变这样的局面:南宁市天桃学校派来了专业英语老师,美丽中国和中国平安联合支教项目带来了很多年轻的支教老师,中国平安村教工程持续为乡村学校的软硬件升级,如今正向全国上千所村小捐赠资金及远程互动教学设备,借助“三村晖”APP,链接城市一线学校资源到乡村,不仅给孩子们上远程课,也开展名校名师结对帮扶,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

 2019年10月,中国平安向加方乡大陆村小学捐赠并安装了远程录播设备,张弛非常高兴,积极配合平安“双师课堂”,多次利用“三村晖”平台组织学生观看各类直播和录播课程,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

一切正在变好,但张弛想做的事情还有太多。他听说美丽中国在甘肃的支教老师请了北美的外教做线上英语教学,对孩子提升很大,他也计划借助平安捐赠的远程授课平台,在大陆村引进类似的教学项目;村里的孩子打字困难,张弛打算拿电脑室废弃的键盘到课堂上教,让孩子们至少先熟悉键盘;“解忧杂货店”已经被很多地区的其他学校借鉴引入,美丽中国正把它做成长期项目……

“我参加的是两年一期的长期支教项目,在我来之前,有老师已经落地一些很好的项目在这边,像‘家长课堂’、‘早晚餐项目’等等。”张弛自认为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走过来的,如今他的支教期快结束了,也会把计划交给下一任,他们一层一层叠上去,帮孩子们把路铺出来。中国平安这样的社会力量加入,又让“铺路”的进程更快了一些。

时间回到2018年8月某天晚上,那时张弛刚到大陆村,学校停电了,学生上不了晚自习,张弛带着他们走出课室去看星星。

夜色溶溶,繁星满天,一条清晰而明亮的银河横跨夜空。那也是这个东北大男孩第一次看到银河,他比孩子们还激动,带着他们在星光下做游戏,给他们讲故事,从牛郎织女讲到希腊神话。孩子们看到一闪一闪的强光划过,纷纷大喊:“老师!你看!那是不是流星?!”张弛哭笑不得,告诉他们那只是刚好经过的飞机。

如今,加方乡大陆村的孩子们已经懂得了更多天文和地理知识,他们有的人交了远方的朋友,有的已经去过深圳,未来他们肯定还会真的坐上飞机,去更多繁华美丽的地方。张弛坚定地相信,孩子们“出村”已经不再“只有一条小路”,他们可以走得更好、甚至更远。

7000余里“智援”山村,500多天扎根支教,砥砺教育脱贫,张弛仰望星空,却始终把脚踏实地作为人生信条,专注当下,做好眼前每一件小事。于他以及中国更多支教老师来说,这或许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但对万千贫困乡村儿童来说,这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