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张鑫杰:他的支教梦想

· 校友故事

张鑫杰:毕业于四川大学,美丽中国2016-2019届项目老师

       在云南边境有一个美丽的镇子——临沧市云县漫湾镇,因为山路造成的交通不便等原因,这座边陲小镇里的漫湾中学成了镇子上唯一的中学。这里有一群年轻人,他们是名校高材生,也是漫湾中学的支教老师。张鑫杰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张鑫杰曾在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担任研究助理、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后退出;现支教于漫湾中学,任副校长兼任九年级133班班主任。
       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项目退出来支教,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将所学和研究与乡村实际情况结合,他毅然选择了深入乡村支教,将所学知识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教育土壤。如今在漫湾镇工作的他,推掉了大城市里的高薪工作,选择在乡村教育一线工作。
       张鑫杰所在的漫湾中学有700多名初中生,每年选择上高中的学生只有不足30%,大多数学生初中毕业后会去专科学校继续进修或者选择回家务农,有的还会出去打工。从当班主任的第一天起,张鑫杰就为自己和班级定下了一个目标:133班的所有同学都要升上高中!作为九年级133班的班主任,他带领着班级学生奋勇前进,班级综合成绩位列年级第一,张鑫杰期待地说:我希望我的孩子100%都能上高中。


broken image


       每两周张鑫杰都会选择一位班里的孩子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状况以及家长的想法,这周去家访的学生叫小李。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小李小学排名并不靠前,上了初中后变得懂事成绩也进步很快,当问及希望他去哪所高中读书时,他的家长说:“我也不知道。”大家都笑了。张鑫杰介绍到:“这种情况在当地十分常见,大部分家长其实对于孩子的考学并不了解,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可以了。”
       如今,张鑫杰心系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学生的前途命运,他期待着孩子们的努力得到回报,期盼着开花结果的那一天。由于出色的工作,张鑫杰第二年就被镇党委政府任命为副校长。他意识到仅仅负责班里的几十个孩子是不够的,他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在他看来,支教老师不能仅限于做一个知识的提供者,还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推动者和号召者。因此,他召集几位志同道合的项目老师、当地任课教师和家长,建立了一支团队,大家通过每周开例会,积极地讨论问题,解决困难。
       他们还一同发起了“大学生陪读项目”、“奖学金项目”、“文艺晚会”、“单词听写大赛”等大型项目,让团队在协作中变得强大,让每位教师的潜能发挥至最大。
       一个冬天的晚上,张鑫杰和同届的队友韩雨航回顾自己的支教过程。他感叹道,自己的支教其实是有遗憾的。在他的带领下,虽然133班大多数学生快速进步,使133班获得了“市级先进班级”的荣誉称号,但是他发现班上依旧存在着约十分之一的后进生。这些后进生无法跟上大多数学生的节奏,也没有从教师那里获得足够多的支持。他很感伤地一一说出133班几个后进生的名字,不禁坦诚地说:“不能帮助他们进步,这也许是我一生的遗憾。”对这些学生的遗憾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散去,而他也在不停地思考,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支持到这些学生?
       在这样的思考下,一个全新的班级诞生了。这是一个从全年级后50名中选出25名学生组成的班级,在漫湾中学支教的项目老师们一起为它取名为“蜕变班”。这是一个充满美好寓意的名字,寄托着他们对学生的期待,希望这群学生也能有属于自己蜕变的机会和更适合的成长平台。
       光阴荏苒,转眼间到了2018年夏天。这本是一个为张鑫杰两年支教生涯画上句号的夏天。但他思虑再三,选择留了下来,继续好好建设这个团队,培植这个有意义的项目。张鑫杰这一待,便是三年,当初和他一起来的项目老师已经结束了项目,他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张鑫杰说:“既然选择留下来就不会后悔,因为我觉得革命尚未成功。”

broken image


       “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
       这是张鑫杰最喜欢的一句话。在他看来,支教不仅可以提升个人能力,增加社会阅历,同时也积攒许多宝贵的经验。他希望越来越多优秀的青年人能够加入到支教的队伍中,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到农村教育上。现在,张鑫杰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支教工作,并被英国剑桥大学录取,留学归来后他会继续投身于农村教育事业,他的故事还未完待续。